故國的泥土,伸手可及。”這是1979年,詩人洛夫訪港時所寫的《邊界望鄉(xiāng)——贈余光中》。
福田村,是深圳最靠近香港的村落之一,在1952年以前的很長時間,福田村人去趟香港,只需跨過深圳河。它也是深圳的大村莊之一。有個說法是,當時福田村的田地之多,嚇得外村女都不敢嫁入。一旦成為了這里的媳婦,就意味著有干不完的農活。
相比計劃得如火如荼的深圳西部和各種“中心”,已成為“城中村”的福田村似乎美人遲暮。然而,近幾年隨著城市更新和河套片區(qū)的開發(fā),“海岸城plus”與“前海2.0”的猜想,讓福田村再次成為深圳民眾的焦點話題之一。
1
水漲船高的房租
舊改對福田村里的租客來說,似乎并無多大影響。老人抱著孫兒在由福田環(huán)慶股份有限公司(下稱福田環(huán)慶)出資4000萬興建的文化廣場上懶洋洋地享受冬日的暖陽,水果攤老板娘雙手不停地把被客人攪亂的蘋果重新碼整齊,縱橫交錯的街巷里時不時冒出一個背著挎包、一頭長發(fā)被風吹亂的年輕女孩。
看著行色匆匆的租客,筆者站在小巷里和同伴討論這里的房租貴不貴。旁邊一位騎著三輪車的大姐湊上來搭話,“小妹要租房嗎?”筆者表示想租一個單間時,大姐立馬從她那輛滿載紙皮礦泉水瓶的三輪車上跳下來,“跟我走”。
△有村民在兩棟樓中間建了簡易“通道“,附近居民說這樣的情況有好幾處 小荒/攝
七拐八拐在這幾乎一樣的平樓中穿梭了幾分鐘后,大姐帶著筆者來到一棟掛著招租啟事的六層小樓前。
“打這個電話問問”,大姐指著一塊寫滿“招租”、“現房”和電話號碼的木牌說。電話撥通后對方一口氣報出相關信息,“6樓有個單間,十多平方,有陽臺有廁所,月租1600塊,押一付一。”
當筆者表示希望長期住下來,詢問是否知道福田村已被納入城市更新計劃時,對方突然扯開嗓門叫道:“沒有沒有沒有,根本沒有這回事!
帶著筆者看房的大姐已經在福田村住了十幾年了,一直靠收廢品謀生。兩房一廳的房租也已從當年的幾百塊漲到了三千多。一行人路過一個垃圾桶時,大姐停下來迅速從里面撈出兩個點心包裝盒和一個洗潔精瓶,“要是一個兩個就算了,這么多可真是舍不得”。